2025年7月5日至13日,世俱杯买球入口“聚焦红色基因传承世俱杯买球入口赴河南省安阳市‘文脉寻志’暑期社会实践团”的9名成员,走进安阳市殷墟遗址博物馆、安阳革命纪念馆与红旗渠干部世俱杯买球入口等红色文化地标,围绕红色记忆寻访与精神谱系传承展开专题实践,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厚度,用青春叩问历史的回响。
寻根问志,在革命足迹中追忆初心
站在安阳革命纪念馆的烈士墙前,团队成员肃立凝神,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耳畔回荡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大家依次走进展厅,聆听冀鲁豫边区党组织的发展历程、英烈们浴血奋战的壮烈故事。一幅幅泛黄照片,一件件革命遗物,记录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。队员们时而驻足沉思,时而低声交流,将笔记本上的文字化作心中的铭记。这场“沉浸式”追忆,不仅让团队成员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力量,也让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理想信念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

红渠启示,在劳动史诗中汲取力量
“人工开凿一千二百公里,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志?”在红旗渠纪念馆前,队员们发出由衷的惊叹。随后,团队登上红旗渠青年洞步道,沿着绝壁栈道行走,实地感受林县人民“劈开太行山,引来漳河水”的壮举。讲解过程中,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每一位同学。“这不仅是一条水渠,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”队员曹裕民在采访随笔中写道。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,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砥砺前行。

走读殷墟,在文明传承中体悟根脉
安阳不仅是红色热土,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。团队走进殷墟博物馆,聆听甲骨文的回响,触摸商代青铜器的温度,试图在“文脉寻志”中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。通过观摩甲骨契刻与“妇好墓”文物展陈,队员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不断延续的强大凝聚力。“殷墟不仅是历史遗址,更是民族记忆的承载。”带队老师指出,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割裂,而是共同构成了当代青年的精神底色。此次研学之旅,是一次文明与信仰的双重对话。

访老忆昔,在口述历史中凝聚信仰温度
“你们现在吃的、穿的,都是革命先烈打下的基础啊!”在安阳一位老兵的家中,队员们一边聆听老人回忆战斗岁月,一边认真记录下他的口述史实。队员们为老人献上亲手制作的“红色记忆相册”,并在交流中感受到那一代人身上不屈不挠、忠诚无悔的精神力量。通过一对一访谈、影像拍摄、纪实写作等方式,团队系统整理了多位老党员、老战士的革命故事,为后续红色文献的整理归档与传播奠定基础。那一段段曾经远去的历史,因他们的记录再次鲜活起来。


文创传情,在青年表达中赓续精神火种
结合走访体验,实践团以“红色安阳·青春绘志”为主题开展文创设计工作坊,尝试用青年视角诠释红色文化:手绘明信片、剪纸图案、文案海报等作品纷纷出炉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团队将红旗渠形象与现代图像语言融合,完成多组主题海报与短视频创意脚本设计。队员刘东展表示:“红色文化要讲出来、做出来,更要活起来。”团队借助数字媒体助力红色文化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
青春在路上,使命于心中
此次实践活动是一次重温初心的红色之旅,更是一场坚定信仰的思想洗礼。世俱杯买球入口“文脉寻志”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历史、用眼睛记录信仰、用行动赓续使命,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他们走出课堂、走向社会,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找寻文化的根,在与人民的连接中坚定理想信念,真正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。传承,是最好的纪念;奋斗,是青春的答卷。
文字:胡展豪 校审:张耘恺 复审:赵军 终审:信苏珊